遊戲名稱:Light Eater
遊戲平台:PC/Virtools
上市資訊:學生作業
遊玩人數:一人
操作介面:自製搖桿/鍵盤滑鼠
遊戲類型:Arcade/第三人稱動作
此為大三虛擬空間和互動裝置兩堂課的期末遊戲專案,透過與硬體裝置的結合,更進一步對「互動」與「遊戲」間的關聯有了更深的體悟。我們使用Virtool開發了這款類似「瘋狂計程車」中與時間競賽為主軸的Arcade game─《Light Eater》。
在此次專案中我負責的職務包含遊戲企畫、遊戲選單設計及部分程式。從中體認到High score類型遊戲所能帶來的沉隱性及可重玩性。不同於時下的網路遊戲及Console game,Arcade性質的遊戲往往擺脫複雜的機制,帶領玩家體驗最純粹的遊戲性。
由於鍵盤的WASD及藉滑鼠控制方向並不是一項最簡單的操作,也缺乏機構整體外觀先天上所能帶來的鮮明印象。於是我們在極有限的時間內發想出一個關於機構的點子,決定凡璞歸真回歸到最原始的兩顆按鈕:雙手各握一顆來控制角色方向(我們另外製作兩個將按鈕固定在圓筒上的搖桿),左一鍵能往左60度;右一鍵能往右60度。給予類似貪食蛇在移動上的限制,其優點在於能大幅提升控制上的挑戰性,也維持了簡單易上手的原則。
玩家控制著不斷向前衝的Light eater,身處在一個神秘的立方結界中,只能不斷吃掉光源點來延長倒數中的時間,以挑戰最高分排行榜。場景中除了有各種Power-up及被干擾的道具之外,遊戲的另外一個特點─「裏世界」:想像一下小時候Super Mario在進入水管後狂吃金幣的感覺~ 沒錯!在《Light Eater》的世界裡散落著少許能通往裏世界的鑰匙,一旦吃到就能通往世界中心的一塊秘密平台上搜刮更多光源,但一不小心就會掉回凡間!
《Light Eater》世界中心的裏世界
在此次專案中我負責的職務包含遊戲企畫、遊戲選單設計及部分程式。從中體認到High score類型遊戲所能帶來的沉隱性及可重玩性。不同於時下的網路遊戲及Console game,Arcade性質的遊戲往往擺脫複雜的機制,帶領玩家體驗最純粹的遊戲性。
設計Arcade game的最大關鍵就在於易用性及沉隱性:你需要有吸引玩家投下代幣的絕佳菜色、以及一條圓滑的Casual玩家學習曲線。我認為如何帶領玩家想一步步精通(破檯)你的遊戲是遊戲設計的主要課題。「易用性」是不能忽略的萬物之始 ─玩家該如何操作?簡單的玩法中又要如何帶給玩家更多潛在挑戰?
《Light Eater》遊戲中畫面
由於鍵盤的WASD及藉滑鼠控制方向並不是一項最簡單的操作,也缺乏機構整體外觀先天上所能帶來的鮮明印象。於是我們在極有限的時間內發想出一個關於機構的點子,決定凡璞歸真回歸到最原始的兩顆按鈕:雙手各握一顆來控制角色方向(我們另外製作兩個將按鈕固定在圓筒上的搖桿),左一鍵能往左60度;右一鍵能往右60度。給予類似貪食蛇在移動上的限制,其優點在於能大幅提升控制上的挑戰性,也維持了簡單易上手的原則。
這是第一次參予較大型的3D遊戲開發,參與程式分工上的切割,也在最後的整合上了解到多人分工時版本控制以及語法格式統一(包含註解格式)的重要性。《Light Eater》以遊戲結合互動裝置的方式於兩堂課的期末聯展中脫穎而出,成功引來不少「霸占」機台的玩家XD。
《Light Eater》製作團隊
指導老師:周文修
藍英禎
方覺民
吳思翰
李宗育
邱士豪
林廷謙
尚瑞原
陳姿涵
藍英禎
方覺民
吳思翰
李宗育
邱士豪
林廷謙
尚瑞原
陳姿涵
留言
張貼留言